|
您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文章内容
“中医中存在糟粕,目前非常需要改革。”这不止是在当今社会的西医,就是在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中都能达成的共识,可究竟要怎样改革呢?这个命题太大,我想没有谁能给出个具体方案,我在这里也只谈谈个人对中医学派的一些认识,希望抛砖引玉,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。
首先说说我个人对中医医学流派的一些认识,中医学派历来很多,像现代的火神派,历史上的寒凉派、滋阴派、驱邪派等等,派系复杂,各有千秋,可在我看来,中医就只有两个学派:经方学派和验方学派。验方学派的思想和西医比较接近,该学派的核心思想是辨病论治,就是得了什么病就用什么药,如止嗽散治疗咳嗽,十灰散治疗血证,不需要辨证论治,随便碰到什么证,反正把药用上去就能看到效果,他们强调的是药效,注重的是天然药物中的有用化学成分,他们的治疗思路是药方可以改进,但改进后仍然不需要辨证,这一点也和西医的思想很接近。而经方学派就是我们在大学里学的总个中医学系统,包括阴阳五行理论、卫气营血学说、六经辩证纲领等等等等,学派的核心思想是辨证论治,就是有什么证就用什么药,所以就有了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,不论碰到什么病,只要辨证论治,就能开药,只要辨证和用药合理,在临床上就能看到一定的疗效,强调的不是药效,而是人体的阴阳平衡,注重的是调理人的机体,通过调理机体来帮助疾病自愈。当然,经方学派也重视单味药物的药效,如白头翁汤中的白头翁、补阳还五汤中的黄芪、白虎汤中的石膏等等,这类药效显著的药物,前人喜欢把它们称为方剂中的“君药”,而药效接近,助君药发挥作用的药物,前人习惯把它们称为“臣药”,至于“佐药”和“使药”,就是前人为调节人体平衡,充分体现辨证论治而使用的药物,虽可能没有直接的药效,但调节人体后发挥的作用不亚于“君药”和“臣药”,甚至可以说“佐药”和“使药”才是经方学派的精髓,才是经方学派区别于验方学派的根源所在。
接下来我想谈谈中国医学流派间矛盾和统一的问题,其实很多的中医流派在名字上看都是对立的,如温热派和寒凉派等,奇怪的是他们都能治好疾病,难道中国不同历史时期老百姓的体质差异就那么大吗?退一步说,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,不同的历史时期、不同的地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医学流派,这还勉强说的过去。可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却很奇怪,那就是金元四大家,在历史时间和地理区域基本相同的情况下,这四个人却用不同的理论建立了各自的医学流派,其中一个流派创始人还是另一个流派创始人的徒孙。他出生年代最晚,童年磨难,30岁才开始学医,却被公认为四大家中最强;他医学严谨,医术高明,却只以“余论、发挥”等谦卑的词语给自己的著作命名;他一生为人低调,却对中国及日本的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;他,就是滋阴派的创始人朱丹溪,他的师公就是寒凉派的刘完素,他就不会用寒凉药?当时社会崇奉喜用温热香燥药物的《和剂局方》,他自己还书写了《局方发挥》,他就不会用温热药?当年李东垣提出“阴火”概念,朱丹溪继而创出“相火论”,他就不会李东垣的扶正疗法?其实这些他都会,只是在用药方面,丹溪发现了龟板有大补阴之功,创造了大补阴丸、虎潜丸等滋阴祖方,在滋阴降火这方面的贡献最突出,所以后人尊他为滋阴派的始祖,同理,刘完素、张从正、李东垣等人也不是用药局限,只是他们在各自的领域贡献比较突出而已,后人为了歌颂他们的功德,所以才分出了这些医学流派。所以中医理论是相通的,各种学派并不矛盾,关键看后人怎么去总合,所以我把所有的医学流派都统一称为经方学派。
最后我想说一下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问题,我先大胆的预测一下:验方学派是迟早要被西医吞并的,原因有三:一、验方学派没有自身的理论基础,它的存在完全是因为天然药物有相应药效的缘故,和早些年西医的前身没有区别。二、验方学派没有自身的特点,等现代医学把天然药物及组合中药的有效成分都提取出来,验方学派的同志马上就会失业,事实上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失业了,只是他们现在还穿着白大褂。三、验方学派和西医有着相近的治疗思想,不需要辨证论治,只要辨病论治,所以他们在没有治疗优势的情况下,很愿意被西医招安。通过分析,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,中医要想生存和发展,就必须坚持经方学派,必须坚持辨证论治。少了以上两个坚持,中医就只是用来谋生或是赚钱的手段。
说了一大堆,其实都是抛砖引玉,中医的发展还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。
特别声明: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