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
设为首页  加入收藏

您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信息详细

父亲的家风
信息来源:本站 作者:admin 更新日期:2017-8-18 17:27:31
 

我的家风故事

父亲的家风       

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娄底市第三人民院    龙海萍

家风,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,门风。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,进入现代社会,家风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。因而家风的好坏,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。我的父亲是邵东县兴隆村的农民,虽不知书,但尚达礼。从小父母就告诫我要老实做人,勤快做事;对亲人要忠诚,对朋友要厚道;一个人不怕没本事,而是怕有本事没用在正道上。

父亲经常教导我们做人要勤劳、本份。父亲是个命苦的人,从小父母双亡,寄住在亲戚家,从小父亲清早割猪草、挖土、喂猪、烧火做饭、做家务,因为他明白只有自己拼命做事在这个家里才有立足之地,父亲的童年就是在整天不停的劳作中度过的,从我懂事时起,父亲单身一人(母亲因病病故)每天清早出门到饲料厂搞搬运,一忙就是一整天,硬是用自己结实的肩膀给扛出了一个家,供我们姐弟2人完成学业,尽管家里当时很穷,但父亲从来没有让我们放弃学业,并且老实巴交、大字不识一个的父亲,还经常鼓励我们一定要勤奋学习,哪怕家里砸锅卖铁都要供我们上学。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的是,每到快开学的时候,父亲便会在晚上走东家串西家,去帮我们姐弟向亲戚朋友借钱,每次看到父母那日渐憔悴的脸庞,回想起他们日夜劳碌的身影,心中便会暗暗提醒自己,一定要努力,也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。父亲为了锻练我们,经常带我们去地里做农活,并不时的教导我们,做人只有勤劳才会有出息,才会让人赏识,正是因为平常父亲的谆谆教诲,从我参加工作后,工作中做任何事我都从不报怨,尽职尽责,参加工作20年来,多次在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、优秀岗位标兵。

父亲经常教育我们要乐于助人。父亲虽然没有正式工作,但他把搞装卸也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,每天早早出门,与工友们打成一片,只要其他人家里有什么困难,他总是很热心的帮忙,记得有一次父亲跟其他3个工友在卸玉米,一个工友陈叔家里打来电话说其母亲肚子痛的在地上打滚,父亲知道情况后二话不说,与陈叔火急火燎的赶到其家里,2人合力将陈叔的母亲送到医院,经检查后是急性阑尾炎,急需手术,因陈叔身上钱不够,父亲二话不说垫付了医药费,直至手术完成脱离危险才离开。后来陈叔要到家来感谢父亲,都被父亲惋言拒绝了,父亲总是说谁都有困难的时候,只要我做得到的,你们只要吩咐一声就行了。父亲在村里人缘很好,村里不管谁家办红白喜事,父亲一定会到场帮忙,乐此不彼,而且父亲吃得苦,霸得蛮。那时候,我认为父亲太过于为他人付出,但他却对我说:“能帮助别人的时候尽量去帮助别人,能者多劳,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,说明你的存在是有价值的。况且能给别人带来方便,又能给自己带来快乐,何乐而不为呢!”
  他一直这么教育我,直到现在工作了也常常叮嘱我:“对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有最大的耐心、最大的理解,尽最大能力去帮助。因为他们或者他们的亲人正在被疾病折磨着。他们内心的焦躁不安和无助感,只有医院的医护人员才能够给予宽慰,所以对待老人或者文化程度低的人,说话要慢一点,清晰一点,不要不耐烦。

父亲经常教育我们要勤俭持家。记得小时候,我家里在当地算比较穷的,每年一般只有到年底,才能有“打牙祭”的机会。平时父亲烧菜最习惯的做法,就是先用刷锅把沾点油,把锅底来回刷两遍,父亲还告诉我们姐弟个,这样烧菜不但菜很香,还省油。其实那是真的因为家里当时太穷。但就是这种做菜方式让我们尝到了勤俭的味道,也明白了过日子的艰辛。当我成家立业,并有了孩子以后,家境也逐渐开始好转,但勤俭持家、俭以养德的传统没有丢。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,每次回去父亲每次都会提醒孩子一定要将碗里的饭吃完,并且要孩子吃完饭后凳子必须放到桌子下面,说“从小顶八十”,而每次桌上的剩菜基本都被父亲“一扫而光”,常挂在他老人家嘴边的是,“宁可胀了人,不能剩了盆”,现在在我家不剩饭、不剩菜、不浪费,依然成了我们家里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规矩。

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,“勤劳、本份、乐于助人、勤俭持家”的家风家训时刻都谨记在我的心中,就像一杆标尺,令我们受用终身。

本文作者简介:龙海萍,娄底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护士长、主管护师。该科室是娄底市重点科室,危重病人多,护理任务重,作为该科室的护理带头人,龙海萍带领全科护理姐们,工作认真负责,该科室多次被评为“优质服务示范科室”、“ 青年文明号”、“先进科室”光荣称号。